烤雞制度
所謂的烤雞制度
在私人公司最近被嚴格的執行了起來。
起因當然是因為不景氣的關係,
公司想要知道那些人是屬於表現較好的,哪些又是屬於較差的,
講實在的其實上頭只想知道差的是誰,
需要 裁員 / 財源 時就可以有個口袋名單。
以敝公司為例,
明白的定義了各階段的比例,
大概就是好的 25%,中間的 50%,差的 25%。
以公司的想法來說,
這是很簡單的分類,
因為他的出發點是要知道那些是可以被放棄的,
所以只要能夠篩出差的那一部分,
之後他想裁 25% 以內的人員都可以依據這個名單做 reference,
非常的合理又簡單。
但是這符合所謂的績效嗎?
這是不是假績效之名將裁員正名化呢?
我想這應該要分兩個觀點來討論。
首先,
所謂的績效到底是什麼?
因為工作不像考試,
有分數的高低。
也不像運動員,
有表現的好壞數據化。
工作上的所作所為,
其實都是在達到客戶的滿意度,
這邊所謂的客戶是廣義的,
包括工作上工作的夥伴,
自己的下游,
或是外頭真正的客戶。
總之只要是自己工作的對象,跟你交棒的下一位同事,都可以稱之為客戶。
那達到客戶的滿意度要怎麼量化呢?
以小吃店來說吧,
賣類似東西的小吃店,
生意好的績效當然是比生意差的來的好。
但生意好的店裡面,
究竟是誰的績效比較好?
是好吃的食物?還是親切的服務?或是有效率的點餐取餐?抑或是美麗舒適的裝潢氛圍?
在店內負責這每一部分的人,都會認為自己做的跟生意很好是有直接關係的。
當然,事實上也是這樣,
只是如果要找出哪邊可以改進,
唯一,唯一能夠清楚指出來的,
就是只有來店內消費的客戶!
絕對不是老闆(因為很有可能老闆是最大的問題!)
再回來看公司內部的烤雞制度,
很明顯的,問題出現了。
問題出在全公司內部沒有一個人可以打另一個人的烤雞,
因為他們並不是彼此的客戶,
或許是一部分,但絕對不是全部。
而最沒有資格打烤雞的,絕對就是那個位置比自己高的老闆。
因為他幾乎從來就不是自己的客戶。
但是這行之有年的制度怎麼可能就這樣執行不下去呢?
所以那些負責打烤雞的老闆們當然也有因應之道,
就是以自己的印象,加上去問一些旁人的意見,
來打下這個本來應該很客觀(要由客戶來評斷的)實際上結果卻只是非常主觀的個人印象分數。
當然,HR 也很知道這個狀況,
所以當然會有很多的方法來做一些表面好看的補強,
例如與員工面談,讓大家知道自己被打的分數及原因(不過無法做任何改變,他們只是要你的簽名而已)
或是傳簽到很高層(下層老闆都不知道大家在幹嘛了,再上層怎麼會知道)(他們也只是再加上點自己的印象而已,也可能根本就沒有印象)
總之因為打分數的人就錯了,當然再怎麼樣還是改不了這數據沒有意義的事實。
這打法跟叫我評斷火星上的火星人一天吃三餐夠不夠一樣,都只能用猜的。
所以第一個觀點是,這數據的來源幾乎是不具任何意義。
第二個觀點是,
真的有需要打烤雞嗎?
雖然說公司會用一些好聽的話去包裝他們只想要裁員口袋名單的事實,
但是也造就了某些人被分類在優良的那前 25%,而達到激勵的效果。
這是他們的說詞,
但,真的是這樣嗎?
應該說,這樣真的對嗎?
有點像以前的聯考,大家罵的要死,
說一次定生死太不公平,
但現在改成很多次的考試,
又說學生壓力太大之類的。
其實這都不是重點,
一個制度,只要是非常的公開公平,就是好的。
有人會說,那對聯考那天很緊張表現很失常的人呢?公平嗎?
我說,非常的公平。
公平在哪,或許,這個人就是不適合考試,
他不適合這種一次就要把幾年的努力瞬間綻放的舞台。
但是他進不了好大學,他就找不到他的舞台嗎?
我不這麼認為。
以我自己的觀察,
進好大學,讀好研究所的同學們,
現在也只不過在公司內被無聊的制度綁住,打烤雞。
因為進好大學的人生在台灣是一條很直很好走的路,
不過問題是,只有這一條。
所以是沒得選擇的道路。
也就是說,因為你進了好大學,
所以一定要進入好研究所(事實上也相當的容易,路被鋪過了吧)
再來就是進入還可以的公司,然後被打烤雞,
拿了點股票分紅,再被套牢,
之後可能就是整天挫著等怕被裁員,也不知道自己哪邊做的不對。
而沒有進好大學的人呢?
他可能因為沒有很好走的路可以走,
所以方向是無限多,
被逼的得要好好思考自己要走的方向,
然後努力的披荊斬棘,開創出自己的那一條路。
但是重點是,這是他自己的路!
回首來時路時,
他可以清楚的說出自己當初做了什麼努力,
為什麼往這走,哪邊又是有危險的,
因為他對這條自己走出來的路聊若指掌,
這樣的人生,會比好大學路線的人生來的糟嗎?
當然凡事沒有一定,
我要表達的重點是,在聯考表現失常的人們,
就只是代表他不適合聯考,就這麼簡單。
不需要將這件事情放大成別的意義。
重點是他有沒有努力,會不會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
這不是任何制度可以反應出來的!
一個人如果讓任何制度評斷自己的一切,那就輸了,輸的徹底!
因此對應到烤雞制度也是一樣,
在後面的不需要難過,這只是代表自己跟某個方向不合(雖然從第一個觀點可以知道這根本是無意義的數據)
在前面的也沒什麼好高興,
沒意義的數據是一個原因,
就算是有意義的數據,也只不過代表你暫時跟公司的某個方向是相同的,
不過第一,這只是暫時。
第二,那又怎樣,公司的目標只有錢。
真正該培養的,應該要是自己關心的事物,
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視的人事物,欣賞藝術的眼光與心情,
如果抱著自己怎樣都無所謂,反正只是有錢就好的心態生活,
那也未免太悲哀(不過倒是很適合烤雞制度)
所以第二的觀點是,烤雞制度又怎樣?it's nothing(甚至就是沒什麼意義的數據而已)
說到底,企業為了生存,
當然得做些事情。
但是個人以為,應該要對選才做更多的努力,
努力去找到適合的人,
而不是努力去把隨便找進來的人趕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公司應該提供的是一個好的平台,
讓大家可以發揮自己,提昇自己的能力,
並且願意將自己的能力應用於提昇公司整體的能力。
24 December, 2008
所謂的烤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